A24帶來恐怖口碑新作《手靈》9月14日上映

1 min read

A24帶來恐怖口碑新作 辛丹斯電影節及柏林影展參展作品

知名影評網站爛蕃茄高開出97%新鮮度

獲評為「近十年最恐怖電影之一」

《手靈》

TALK TO ME

9月14日 同你傾詭

片種:恐怖 | 片長 :95分鐘 | 級別 :IIB

電影預告:

 

電影介紹

《手靈》(Talk To Me)由以恐怖荒誕且詭異的風格聞名、全球擁有近700萬用戶訂閱、逾10億次點閱的Youtube頻道RackaRacka之功臣暨網絡紅人 — 丹尼菲利普(Danny Philippou)和米高菲利普(Michael Philippou)雙胞胎兄弟首次執導。二人曾被選為澳洲最具文化影響力人物之一,排名比金像影后妮歌潔曼(Nicole Kidman)更高。美國等多地甫上映即創佳績,而香港將於9月14日獻映,由双喜電影發行。

簡介

先後推出《奇異女俠玩救宇宙》(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)、《鯨》(The Whale)等得獎佳作的影壇品質保證A24,今夏大推驚慄口碑新作 —《手靈》(Talk To Me),由双喜電影發行。電影在辛丹斯電影節及柏林影展首映後廣獲好評,爛蕃茄更高開出97%新鮮度。故事突破一貫碟仙、問米等招魂題材模式,營造耳目一新的邪門驚典氛圍,被評為「近十年最恐怖電影之一」,令恐怖片迷大呼期待!

一班學生為了尋找快感,大膽把玩靈媒屍體的手部殘肢。傳說握著它並唸出咒語「同我傾偈」,就可見鬼甚至體驗被鬼上身的感覺,唯一規則是過程不能多於90秒;若不及時鬆手驅走亡靈,後果不堪設想!然而這群唔驚死的年輕人招靈玩上癮,無視警告,打破禁忌,意外惹來一批在暗處伺機而動的凶狠陰魂!惡靈準備奪魄勾魂,歡樂派對頓變地獄之門,一場無人能抽身脫險的玩命遊戲,該如何終止?

電影資料

片名: 《手靈》Talk To Me

上映日期: 9月14日 同你傾詭

片種: 恐怖

語言: 英語

片長 : 95mins

級別 : IIB

電影預告 : https://youtu.be/vunMzdYIiWw

導演 : 丹尼菲利普 Daniel Philippou

米高菲利普 Michael Philippou

編劇: 丹尼菲利普 Daniel Philippou

標軒士文 Bill Hinzman

監製 : 莎曼花珍寧絲 Samantha Jennings

姬絲汀娜西頓 Kristina Ceyton

主演: 蘇菲維特 Sophie Wilde

亞歷珊達娜珍森 Alexandra Jensen

祖伯迪 Joe Bird

奧堤斯漢子 Otis Dhanji

素兒泰維琪絲 Zoe Terakes

基斯亞奴士奧 Chris Alosio

馬克斯莊遜 Marcus Johnson

A Really Happy Film:Facebook | Instagram AReallyHappyFilm_HK

TalkToMe: Facebook | Instagram

發行: 双喜電影發行(香港)A Really Happy Film

製作資料

導演的話

我們一直想回到那個年紀,是你可以想當小孩或當大人隨時都能切換,而且還能冒險,但是後果都是更殘酷的,你可以純粹享樂,只是內心潛藏的情緒,說服你相信並非真實存在的負能量。你就是你最可怕的敵人。

我們的主角美雅(Mia)正試圖處理青少年遇到的所有尋常事,所以她才無法接受兩年前失去母親的事實。她壓抑的情緒產生了即刻的焦慮,所以當她有機會用亡靈附身來逃避時,就算很可怕,她也躍躍欲試,而且樂在其中。

美雅在抽離了意識之後,得以逃離日常生活令她不適的現實,但是和許多有趣的實驗一樣,這次也很輕易就成癮而害命。美雅渴望脫離,致使她壓抑的情緒幻化成有侵略性的亡靈,偷偷跟著她、附在她身上。

本片中在現實世界的恐怖,根源於把衝動行為的後果當成發洩的管道,而超自然的恐怖則是根源於被壓抑的情感掙脫後的各種影響。

這是一部真誠的電影,探討的是青少年不知道如何處理自身的問題,以及找到發洩心中負面情緒的出口。我們想用這部片當成我們的第一部電影,因為這是最接近我們現代世界的題材,我們想捕捉這一點。我們想在還能掌握這些情感和情況時拍這部片,希望第一部片就能令人覺得生動和感受到活力。

我們的起始點是創造一個完全可信的世界:青少年可以看穿詭計和造假。我們在選角時是挑選說話和行為都像青少年的青少年,而不是找成年人來扮演青少年。

我們的靈感來源主要是近年來的智慧型心理驚慄片,反映了當前的社會,但用的是經典的鏡頭來呈現。這些電影不只有娛樂效果,也是型態上的進化,尊重觀眾的智商。

現今的恐怖類型電影極受歡迎,而且觀眾偏好在情緒上更為講究的恐怖片,討論到我們目前的社會現狀,所以我們希望本片結合強烈的概念和豐富真實的人物,不只能和多數觀眾產生連結,同時也能激起各年齡層國際性的觀眾在思想和對話上的回應。

「我們所做過的一切、我們所創作過的一切都是為了追求這個、追求我們第一部劇情長片的目標,所以這是我們的夢想成真、最不可思議的經驗,每一個部分都是,我們真的激動得夜難成眠,每次拍完片回到家剪接時都是這樣,因為實在是太…這真的是超棒的經驗,每分每秒我們都好喜歡,感覺自己像是在作夢,等不及想再拍下一部電影了。」

一切的開始

這部片是澳洲籍雙胞胎網紅丹尼菲利普(Danny Philippou)和米高菲利普(Michael Philippou)的電影處女作,他們被《Variety》雜誌提名為2016年的爆紅者之一、以及澳洲金融評論的「文化影響力名單」的第五名,他們在網路上創作了動作漫畫恐怖片,得到了15億的觀看次數,光是在YouTube就有近700萬的訂閱人數。此外,他們也囊括了無數的獎項。丹尼解釋道:「有個小孩在進行藥物實驗,他們的朋友拍攝了體驗的過程,他們對那種藥物出現了很負面的反應,大家都在拍攝他倒在地上,並且嘲笑他,我覺得那段影片既引人注目又恐怖。」

所以,當這對兄弟的朋友戴利皮爾森( Daley Pearson)分享了他寫的一部短片劇本時 — 內容是一群青少年把被亡靈附身當成快感的來源 — 這個構想激起了丹尼的想像力,他開始和他的共同編劇標軒士文(Bill Hinzman)進行討論。「在草擬階段之初,這個故事很直接就產出了,人物感覺很真實,故事進展得很自然。最初的80頁是我寫的情境、構想和人物,軒士文再接著投入他的構想,找出主題和結構。」

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一位少女玩亡靈附身尋找快感,繼而成癮,但是從更深的層次來看,重點是年輕人如何處理上癮問題和精神疾病,原本是想逃離被壓抑的痛苦,結果卻爆發了變得更加痛苦。

隨著人物和故事的發展,丹尼和米高認為這部電影很適合成為他們的第一部劇情長片。

對的故事和對的製片

Causeway影業的莎曼花珍寧絲(Samantha Jennings)和姬絲汀娜西頓(Kristina Ceyton),在這次合作的多年前就與丹尼和米高兩兄弟有過交集。姬絲汀娜回憶道:「我最初認識這對兄弟時,米高是我們《鬼敲門》(The Babadook )製作團隊的成員,丹尼則是燈光助理,後來他們跟我們合作了《禍日光景》(Cargo),也是由我帶領、Google and Screen Australia 為訓練YouTubers撰寫較長篇劇本而設的工作坊的一員。」

Causeway影業在創立之初,製作了辛丹斯電影節的官方參展作 — 珍妮花肯特(Jennifer Kent)執導的電影處女作《鬼敲門》(2014年),後續又發行了多部獨樹一格的新片,製作了多部聞名全球的作品,也揚威威尼斯、柏林、紐約影展。

姬絲汀娜說:「我們跟他們保持聯絡,也有關注他們的作品,所以當他們帶著一些劇情長片的構想找上我們時,我們很感興趣。我們以前也看過他們的短片和網路影片,知道他們和觀眾之間有著罕見的連結,同時也有成為國際級電影導演的才華。」

莎曼花回憶道:「這部電影的概念很特別,因為融入了他們獨有的感染力,我們覺得它很能傳遞此一類型影片要表達的訊息,同時又能展現出與年輕人當前所經歷的事相關的主題,我們一致決定和他們協力開發這部劇本,於是就簽約合作了。」

莎曼花解釋道:「我們身為製片最大的好處是 — 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大家都想拍一部真正的好電影。丹尼和米高一直想當電影導演,真真正正的電影導演,他們的YouTube頻道很有創意,構想出了怎麼去做一些有趣又吸引人的事,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模仿的熱潮,但這還只是他們的一部分而已。在拍攝這部片時,我們著手提升他們在網路創作上累積了的天分、想像力和技能,整個團隊包括導演、製片和各部門負責人,都經常留意著他們的觀眾和一批潛在的新觀眾。我們想拍一部聰明、有電影感又有質感的電影處女作,還要有層次感和深度,同時還要氣氛愉悅。從頭到尾維持天平的兩端平衡是我們的重點,這表示我們要一直嘗試挑戰極限。」

從YouTube轉型到劇情長片

對丹尼和米高而言,從他們的網路事業一躍而登上正經的大銀幕,是他們樂在其中的一大挑戰,把他們的活力帶到有完整架構的劇情長片世界。

丹尼說:「在YouTube影片裡,我們沒有人物,也沒有劇情,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、要去哪裡、或是到底在拍什麼或為什麼要拍攝;YouTube就是這樣,凡事都沒有事先想清楚,只是虛構劇情,跟著感覺走。這部片則是比較有計畫的,但是我們仍然採用了拍攝網路影片的那種活力;我們真的是活力充沛。」

米高繼續說道:「和其他創作人合作真是很棒的事,還有其他有才華的人,他們展現了他們的專才;這是一次大規模合作的經驗。在和演員們配合、念讀劇本時,又加入了其他的層次,這些是我們光有劇本和以前拍YouTube影片時所沒有的,除了丹尼拍攝的玩具槍戰以外。」

劇組團隊的關鍵人物是攝影指導。丹尼解釋道:「我是透過Vimeo發現了亞倫麥克里斯基(Aaron McClisky),我看了他的短片《Nursery》,我超喜歡的,於是和他聯絡,問他『想不想拍攝我們的電影』。我喜歡他處理場面演變的手法,很高興和他見面和討論,我們一拍即合。」

米高續說:「他很有才華,你可以隨便形容一個鏡頭,他就能拍得像是個傑作一樣。我覺得和別人合作最好的一點,是不僅找到像亞倫這麼有才華的人,而且還要契合度百分之百。」

美術指導貝芬妮賴恩(Bethany Ryan)曾經和Causeway影業合作了另外四部電影,莎曼花知道她會和兩位導演很合拍。貝芬妮相信能打造出逼真的現代世界,具電影感、同時也能讓當中的恐怖場面直接又可信。貝芬妮和亞倫密切合作,跟劇組在前期美術設計方面也配合得天衣無縫,包括表現出真實又有深度的澳洲年輕人生活,例如潮濕的路面、色彩,豐富和質感貫穿始終。

創造逼真的人物

髮型化妝設計師莉碧卡布拉托(Rebecca Buratto)已經和雙胞胎兄弟合作網路影片超過10年,米高解釋道:「所有的網路影片都是她和我們合作拍攝的,她非常有才華,而且可以應付巨大的壓力,我們和她一起做過瘋狂的事,也知道她是最適合的人選。」丹尼繼續說:「我們已經和莉碧卡合作了好多年,她一直免費幫我們拍攝影片,所以終於能付她工資的感覺真好!」

莉碧卡說:「我早就知道他們倆會拍劇情長片或電視影集,他們超有才華的,是我見過最有創意又有活力的搭檔,能夠令我們樂在其中,他們所做的每件事都充滿活力和熱忱,吸引著我和他們合作,雖然我一大早6點就跑去他們父母家,卻等到10點才開始梳化,只因為他們還沒寫好劇本…」

「我很喜歡看到片場上的他們,帶著專業的劇組、行程和時限…和平常拍攝網路影片截然不同,而且他們倆都表現出色,他們的活力和熱忱從來不減。身為梳化師,我參與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就能遇到他們,真的是很棒的經驗。」

矽膠傷妝(Prosthetics)是這部片取信於觀眾的重要關鍵,也是兩位導演讓觀眾盡量融入電影效果不可或缺的要件。梳化和矽膠傷妝的默契配合,是螢幕上人物轉變的關鍵所在。來自知名影視化妝團隊的保羅凱特(Paul Katte)和尼克尼可勞(Nick Nicolaou),加入了這個劇組。丹尼說:「尼克和保羅都是上天的恩賜,梳化妝太棒了,就算超近拍也扛得住。」米高繼續說道:「我們不必用攝影、燈光或視覺效果去掩飾什麼,看起來就很棒了,他們倆都是完美主義者,尼克是個優秀的藝術家,是特效界的達文西,以及協助找出所有所需的化妝效果並創建化妝聖經的過程,這兩個方面也做得很好。」

塑造人物是另一種合作經驗,牽涉到服裝、梳化妝、美術設計和演員本身。丹尼說:「我們的服裝設計師安娜卡希爾(Anna Cahill)非常優秀,她和我們所有的演員都配合得很好。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自然融入角色中,穿上他們認為自己的角色該會想穿的服裝。我們給主角定了色系,讓有美雅戲分的每一個場景都有代表死亡的黃色,而安娜提供了很出色的隱喻構想,讓我們從頭到尾都融入片中。」

安娜形容提到她對導演指示的解讀:「這個世界要感覺很真實、像現實世界一樣、要令人可信。繽紛的色彩 — 如美雅的黃色上衣和萊利的紅色運動鞋 — 都是這個世界上的標誌。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特定的色彩主題和色系;美雅剛開始是鮮明的黃色,隨著她衰退進入靈界之後,她逐漸淡化成褪色的黃色;婕(Jade)剛開始在色系上看似比較被動的角色,然後在我們發現她實際上有多堅強之後,她變成了更鮮明的色調,同時她們周遭的角色提供了較微妙的色系和街頭裝扮,全片都是以現實為依據。」

梳化師貝布拉托補充道:「丹尼和米高為每個角色選到了最合適的演員,他們各自為這部片融入了自己的風格。飾演萊利(Riley)的祖(Joe)是眼神看似天真無邪的年輕人,他眼前還有大好的前程,我們希望他能保持年輕的外貌,所以要留下青春痘,或是化妝加上去,這點非常重要。蘇菲(Sophie)真的把她的角色演得活靈活現,丹尼(Danny)想用她的指甲油來敘述她的故事,你可以在全片中看到美雅在刮她的指甲油,我們用這點來呈現她的精神狀態,到了片尾就幾乎不存在了。」

安娜的結論是:「很重要的一點是所有的角色都感覺很真實,演員本身都融入了自身角色的樣貌:街頭打扮、符合現實、每個角色都很有個人風格。」

「我和美術指導貝芬妮賴恩經常討論外景地點和色彩,試圖確保服裝和角色都能夠融合到現今世界中的一部分,比如婕的房間就是她穿著打扮的延伸,我們可以在房間裡挑選一件符合某個場景的服裝單品。」

那隻手和附身

特效總監和後製部門主管馬堤培巴(Marty Pepper)解釋道:「兩位導演都明確地表示一切都要盡量符合現實,再用『鏡頭內剪接』的拍攝手法(in-camera,指拍攝電影時,利用攝影機的操作,直接在影片拍攝過程中進行如同剪接效果般的分鏡拍攝方式)來達到想要的特技和視覺效果。他們擁有拍攝網路真實影片的背景,我從決定使用『鏡頭內剪接』的方法來敘述故事的那一刻就知道了。在前製階段,傳統化妝效果和真人特技動作的使用,都經過鉅細靡遺的討論,用來協助準確達致理想的樣貌和感覺,然後再用數位視覺特效來去除鋼絲、重建各個道具佈景、微妙地改變外觀等。攝影機可以自由移動,拍攝敘述故事時需要的一切,然後我們再視乎需要來進行後製,比如最後一場在醫院的戲,美雅走過走廊時,我們去除了每一面鏡子裡的所有『死』人倒影 — 包括美雅的在內,及讓美雅的手指斷掉,全都是連續拍攝。」

當中最重要的是,要確保附身場面儘可能表現真實。馬堤解釋道:「片中的附身片段對電影和演劇組成員的可信度舉足輕重,如果那些片段平淡乏味,這部片就沒看頭了。如我們所計畫,利用了特效去輔助呈現第一次附身 — 少少的收緊拳頭或放大瞳孔;第二次附身就不一樣了,劇本要求丹尼爾(Daniel)要熱情地和婕的狗親熱,換作別的演出可能換成電腦合成的狗,但我們一定要拍得逼真到不像話,決定用手操縱假的狗頭,在演員演出時擺弄出正確的接觸,然後在片場拍攝大規模的真人實景圖像,再重建那隻狗,調整位置以創造出照片般的寫實鏡頭。萊利被附身的第一段,是利用高質感的矽膠傷妝加上美術組的巧手,略加美化之後拍成的,然後拍攝他橫過房間撞上窗戶(身上綁著鋼絲)的場面時,則用上了特效,拍攝了不同的圖像,然後用匹配移動技術(match move techniques)重建。」

這種拍攝附身的逼真手法,除了因為兩位導演長久以來鍾情於「鏡頭內剪接」的拍攝手法,同時對演員的體驗也起了重要的作用。

一如蘇菲所說的:「對美雅而言,這隻手是暫離現實的逃脫,美雅顯然不滿意她的人生,試圖強制所有的人際關係,而這隻手就是釋放這一切的方法。」

飾演丹尼爾的奧堤斯(Otis)補充道:「這隻手本身就是超自然、幾近於撒旦的東西,恰恰與他從小被教育要相信的事的相反,完全是一個對立面。他真的很不能接受自己的面貌,想向其他人證明他不只是個被保護得很好的基督男孩,他試圖推翻自己的乖乖牌形象,違背父母強迫他做的事。」

在音效上擬造出這隻手和附身的真實感也很重要,音效設計艾瑪寶迪隆(Emma Bortignon)解釋道:「這隻手本身是貫穿全片音效的主線,我們追求質感 — 音效上的質感。如果有人觸踫了那隻手,或是和那隻手有了互動,就會發出獨特的音效。」

「我做了很多實驗,試圖找出質感最適合的音效。當那隻手掉到地上幾次時,會大聲地撞擊地面,甚至會一度滑過地板,我用的是墓碑在混凝土地面上被拖行的聲音。我實驗了很多皮革的聲音、很多木頭的聲音、還有很多其他可能有助於增加額外質感的聲音。另外就是任何一個人的手觸碰到那隻手、抓住那隻手時,會出現紥實和沉重的聲音,有重量感,同時也像帶有層次感的陶瓷聲音。重點是要找到適合的聲音,似有若無,當你想要回頭再聽時,也能聽得到那個聲音 — 這必須是個難以言喻的經驗。」

「我們特別要為這個故事做的音效切換,是角色人物的日常聲音和被附身時的聲音。一旦被附身之後,我們要改變音效設計的多方面,拿掉主要的日常聲音,加上一點恐怖的層次,有點像是低鳴或低响聲。由於附身是分階段的,所以要慢慢添加新的元素,直到最後完全被附身,重點比較在於情感。我覺得這樣很有趣,因為恐怖片是很與別不同的類型,我們處理得很微妙,聲音都似有若無,並不用一定被聽見。在戲院裡看到這部片時,你或許會留意到這些事,有時候要很細緻,有時候則很顯而易見。」另外也需要為被附身的人物,創造修改過的聲音,還要找另外一些演員來為「新的聲音」進行配音工作。艾瑪續說:「人物被邪靈附身,身體特徵會改變,說話的聲音也會改變,所以他們說話時,用的是邪靈的聲音。」

「我們試鏡了扮演邪靈的聲音演員,因為我們在片中會看到這些亡靈,但是除了透過附身對象來說話之外,我們聽不到他們說話。我們是根據聲音、身體特徵、他們的情緒表現而選角,如果把一個聲音和另一個聲音重疊在一起,聽起來要像是同一個人發出來的。我們把演員和邪靈的聲音重疊在一起,有時候會稍微加點效果,將聲調稍微調低或高一點,然後慢慢地將演員的聲音改變成邪靈的聲音,這個轉變過程不易察覺,特別是在很多東西都被誇大的恐怖片類型電影。」

這個過程讓艾瑪非常振奮:「米高和丹尼的聽力非常敏銳,所以他們連細微的呼吸聲、小小的抑揚頓挫都聽得見,會用很有創意的方式予以回應。我們謹慎地篩選邪靈的聲音,試圖確定從角色到邪靈再變回來的聲音這個過程是天衣無縫的,主要是由情緒來引導。很多時候我也是憑本能在做事,不會百分之百入戲,要隨時知道會發生什麼事。我追尋能令我感到驚喜的東西,同時也能令觀眾感到新奇和令故事有新鮮感的東西。」

「米高和丹尼兩人合作無間,互相支持、相助相挺,也會專心地聆聽彼此的意見,因為他們是雙胞胎,這截然不同的兩個人,同時也很相似,所以兩人經常會彼此影響,有時候他們會支持對方,卻也很會批評對方,因此這也是很好的互動。」

「我覺得這部片做得很好的地方是,透過心理恐怖片的類型,呈現了現今年輕人面對的一些重要的議題,用年輕人的語言來探討我覺得可能很難討論的事情。這不是顯而易見的,而是巧妙地潛藏在電影的情境裡,你可以輕鬆地觀賞這部電影,一直看到最後,會覺得這部片很精彩、很好看,但回想起來又覺得這部片探討了人的問題,不只是年輕人的問題。」

資金與選角

莎曼花解釋道:「先前,有美國電影公司表示有興趣,但最後我們全體還是決定獨立投資這部片。一直以來,Bankside負責我們的銷售方面的工作,之前已經合作過好幾部Causeway影業的電影,我們相信他們會是這部片的理想合作伙伴;Screen Australia之前也很支持兩位導演,對他們作為『國內最成功的網路影片創作者』轉型改拍劇情長片這件也很重視,所以這整件事很快就談成了。」

「其實最影響我們的是疫情的出現,電影業暫停了好幾個月,疫情過後就更難找到國際性的演員參演,同一時間我們也在澳洲發掘了一些才華洋溢的演員,於是我們決定轉換策略,挑選不是國際知名的演員來演出。這個決定當然對財政上有所影響,但是我們真心相信這是最適合本片的做法,所以我們降低預算,投資人大膽地放手一搏,然後我們就著手拍片了!當演員們齊集在片場,還未開始拍攝,我們就十分肯定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。」

丹尼也認同道:「這部片的選角花了兩年的時間,後來又花了兩年才找到蘇菲維特(Sophie Wilde)。她原本是試鏡海莉(Hayley)的角色,演技非常精湛,但是我們不覺得她適合那個角色。莎曼花建議讓她嘗試美雅這個角色,這是個最好的提議,試鏡過程也很完美,她是最適合演出美雅的演員,真的演得太好了。」

蘇菲維特說:「第一次讀劇本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是有著非常切身的感受,尤其對年輕人及年輕觀眾。丹尼的口語撰寫文筆和澳洲青少年的俚語,都非常真實,能夠在大銀幕上看到很是有趣。這個故事本身原創又有趣,美雅這個角色性格的複雜性很吸引我。」

米高說:「她的演技很多樣化,能就著你的要求調整她的角色或改變整場戲的概念,絕無失手。蘇菲和所有演員都為這部片帶來真實感,在片場看他們的演出真的無得頂,我們很享受看他們排演和每一場的演出,充滿樂趣。」

莎曼花補充:「丹尼和米高把排演變得有趣又滿是驚喜,同時也很嚴謹,也激起了片場的活力。所有年輕演員都感覺自由,他們付出了很多,而且大家真心相挺。每一位演員都很熱衷演出,都是很優秀的人才。蘇菲很優秀,什麼情緒都能詮釋,真實又複雜地表現出來,在銀幕上也令人神魂顛倒。

亞歷珊達娜(Alexandria)、祖(Joe)、奧堤斯(Otis)、素兒(Zoe)和基斯(Chris)都是很好的演員。米蘭達(Miranda)、馬克斯(Marcus)也敞開心懷,真的能接受片場上的高能環境;米蘭達非常風趣,又很腳踏實地,全體演職員都被她豐富的經驗所啟發。」

祖伯迪(Joe Bird)飾演的是萊利(Riley)這個核心角色,他也是最後一位被選中的演員。丹尼說:「很多年輕人都能演得很自然,把台詞說得很好,但是一旦被附身之後,他們在試鏡時就會有點招架不住,可是祖不會這樣,他的演技好到沒話說,把被邪靈附身和模仿媽媽的部份詮釋得非常好,他演得恰到好處,我們很高興能找到他,而且他非常敬業,每天都花很長的時間在化妝和矽膠傷妝上,敬業的精神令人佩服。」

祖伯迪說:「從小在阿德萊德(Adelaide)長大,他們雙胞胎兄弟的影片在這裡很紅,也紅遍了全世界,但是由於他們以前住在阿德萊德,感覺他們就像是地方名人一樣,大家都知道他們是誰,而且他們一度住得離我很近,不管是上學或出去玩 ,每次開車經過他們家都好開心。當我得知他們是這部片的導演時,我很興奮,劇本與眾不同又很獨特,我知道這是我想參與拍攝的電影,坦白說真的很正。」

米蘭達奧圖(Miranda Otto)飾演婕(Jade)的媽媽,她豐富的表演經驗為角色帶來更強的可信度。丹尼說:「為什麼要找米蘭達奧圖?因為她是米蘭達奧圖!指導米蘭達令人感到很大的壓力,因為她是個資深演員,但她為人風趣,對任何事抱持開放的態度,是個十足的藝術家。」

米蘭達在讀劇本之前,沒看過雙胞胎兄弟的網路影片。米蘭達解釋:「我很喜歡這部劇本,也很欣賞丹尼的活力。我很佩服自發性強的人,像彼得傑克森(Peter Jackson)就是個自發性強的人。他才剛開始拍電影,我很欣賞一擁有資源就著手創作的人。

我很喜歡恐怖片,但是我覺得恐怖片很難拍得好。這是一個很好的劇本,因為青少年們的聲音都讓人覺得很真實。有時你看一些關於青少年和年輕人的劇本時,會覺得『這不是真的,他們不是這樣講話的,也不喜歡做這些事。』而在恐怖片中,最重要的事要一開始就營造出現實世界的感覺,在恐怖情節開始前就要讓人很容易感到切身,產生連結。這部片的整個故事架構,還有年輕演員們,都能令人信服。」

亞歷珊達娜珍森(Alexandra Jensen)飾演的是婕,美雅的閨蜜和萊利的姐姐。莎曼花指團隊看了亞歷珊達娜的試鏡表現後很滿意:「亞歷珊達娜非常自然,沒有任何事是被強迫的,而且她和蘇菲在測試默契時真的很契合,很容易就相信她們是好閨蜜。」

亞歷珊達娜珍森說:「婕的情緒起伏非常吸引我,我很喜歡她在片中穩定軍心的角色,當我見到那幾個男生時,他們一開口提到婕就說她是家的代表,她很溫暖又讓人覺得舒服,但同時她也能切換,秒變得保護欲很強又很決斷,真是太型了。」

奧堤斯漢子(Otis Dhanji)飾演的是丹尼爾(Daniel),米高和丹尼說這是最脆弱的角色。米高說:「你也知道這個人就是…當他們喝醉或嗑了藥時,就會做出之後會後悔的事;丹尼爾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。」丹尼也認同道:「你會很同情片中的他,但是奧堤斯的演技太棒了,他演得非常直截了當。」

奧堤斯回想起讀劇本時:「我有點擔心這個角色做的一堆怪事,比如親吻狗狗和被人吸吮我的腳,但是我覺得最特別的是有很多瘋狂亂搞的恐怖情節,但是同時又能保有故事性和真正的情緒起伏,到最後會變得讓人心碎不已。

我超興奮能扮演一群年輕人當中的一個角色,他們聚集在一起解決發生的問題。我之前的演出都是扮演年紀較小的孩童角色,而這次能夠與年紀相仿的人一同演出,氣氛實在很好。」

而海莉(Hayley)和祖絲(Joss)這兩位配角,一定要慎選演員才能讓整個同儕團體的可信度顯得更完整;兩位導演發現素兒泰維琪絲(Zoe Terakes )和基斯亞奴士奧(Chris Alosio )就是最佳人選。

米高說:「素兒有一股力量,她就是指揮全局的存在。」丹尼也認同:「我們從她讀了第一行,就知道她是飾演海莉的不二人選。素兒的詮釋真的太完美了,每一個節奏、每一個微妙的細節都拿捏得恰到好處,而且他們的對白也講得很完美。」

素兒泰維琪絲說:「從沒有人讓我飾演過地位高的角色,我向來只演地位低的人物,可能是因為我的年齡吧。我演過很多逆來順受、脆弱的變性人角色,但是海莉的戲分很重,而且是個強悍的大人物,我很喜歡這個角色,我覺得演起來很刺激。她是個女漢子,他們很愛打鬧,但是我真心覺得他們的心腸很好,可能有點爭議性吧,但是我覺得他們都是好人,只是他們的打鬧可能看起來比多數人玩得更過火一點;我倒是很想和海莉一起去參加派對。」

基斯亞奴士奧飾演的角色祖絲,原型是雙胞胎兄弟現實生活中的童年好友。丹尼解釋道:「基斯來試鏡時,我們覺得像是和他認識一輩子了,和我們的朋友塔曼尼很相似。他其實是來試鏡另一個角色,但我們認為他可以演個更正經一點的角色。」

米高續說:「但是當我們讓他試鏡祖絲時,他為角色注入了喜感,我們這才發現:『喔,原來可以兩者兼顧!』他很多才多藝,而且他的即興演出真的是太爆笑了。」

基斯被這部片的創意和題材所吸引:「這隻手變成了像是在派對上被傳來傳去的毒品,這些都是現實世界會發生的但卻無人討論。這是同儕壓力、毒品濫用和感覺和周遭格格不入的青少年的真實展現。我最喜歡這幾個角色之間的情誼 ─ 美雅、婕、丹尼爾和海莉,我們是一群格格不入的人,貌似難以共處一室,但我們卻相處得很好。

其實這就是丹尼和米高的成長環境,這也是我喜歡的,他們是藝術家,而且十分投入這部片的拍攝。當有人100%全情投入做好一件事,你會想向他們看齊,這是作為藝術家、身為演員,最想追求的東西。」

暫時結束了

Causeway影業的莎曼花珍寧絲和姬絲汀娜西頓說:「拍攝這部片是一個令人愉快的驚喜 — 不斷體驗到整個過程有多麼有趣。拍攝獨立電影不容易,需要大家十分投入,永遠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或金錢,每個人都要付出很多。

但是和這兩位導演合作,經常提醒著我們這可以是很開心的事,可能令人興高采烈到瘋狂,鼓勵著大家抱著開放的態度,也嚴肅看待這份工作。事實上,那少少的瘋狂能讓人更努力工作,很榮幸能目擊這一切。」